孵化前的准备 孵蛋的巢可以用竹片或稻草编成,直径约45厘米,也可以用柳条筐或篮子代替,但高度要适宜,便于孵化与操作。巢内的垫草要干净柔软,底部成锅形,每巢可孵蛋10~12个。通常应在晚上将孵蛋母鹅放入孵化巢内,这样有利于母鹅安静孵化。 按种蛋选择的要求,剔除不合格蛋。 孵化期要观察、确定就巢母鹅,入孵后的2~3天,要注意观察母鹅孵蛋的表现。凡站立不安、经常进出或啄打其它巢母鹅的,必须及时剔除,换进那些抱窝性强的母鹅。为了提高孵化率及出雏整齐率,必须人工辅助翻蛋。通常每天定时翻蛋2~3次。翻蛋时,将巢中心的蛋放到巢的四周,把四周的蛋转移到中心。在翻蛋的同时,整理巢内的垫草,凡是被粪便污染的垫草必须及时更换。如发现蛋壳破裂,但蛋壳膜未破,可用薄纸粘贴后继续孵化;如蛋壳膜已破,应剔除。按照看胚施温技术要求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定期照蛋,一般照蛋2~3次。通过照蛋,及时剔除无精蛋、死胚蛋等。照蛋后要及时并巢,多余的母鹅可以入孵新蛋或催醒让其产蛋。孵化到28天的时候,要注意雏鹅的啄壳和出雏,及时将已出壳的雏鹅移出,以免被母鹅踩死。如果雏鹅啄壳较久而未能出壳,可进行人工助产,即将鹅蛋大头的蛋壳撬开,把雏鹅头轻轻拉至壳外,让其在空气中直接呼吸,鹅体仍留在蛋壳内。待头部的绒毛干后,雏鹅便能自己挣扎出壳,或将其拉出壳外。助产时如有出血现象,应立即停止,等待一段时间再处理。出雏完毕后,应及时打扫、清除和消毒孵化巢。 巢鹅的管理 孵化室内应保持安静,避免任何骚扰,防止鼠、兽危害,定时让母鹅采食、饮水和运动。一般的措施是:隔日在上午定时离巢1次,先在运动场上采食精料,然后赶到水中吃青饲料,嬉水,沐浴,再赶回运动场休息,理毛,待母鹅羽毛干透后,放回巢内。也可在舍内喂料、给水、休息、活动,免得鹅体沾水带泥;母鹅由离巢到回巢的时间根据气温和胚龄进行适当调节。气温高、胚龄大可长些,反之就要短些,一般在1小时左右。为避免母鹅营养消耗过多,影响体质和产蛋,大批孵化时可以采用母鹅轮流孵化的方法,孵化到15~20天左右,换母鹅继续孵化,原来孵化的母鹅可催醒产蛋。也可以利用孵化后期的自温作用,把鹅蛋集中移到摊床或出雏筐内,进行自温孵化出雏,让母鹅提早产蛋。 人工孵化法 机器孵化法人工孵化是人为创造鹅胚胎发育需要的条件(即孵化条件),把受精蛋孵化成鹅雏的过程。人工孵化的方法有多种,按能源供应来分,可以分为炭孵法、煤孵法、灯孵法、电孵法、自温孵化法等;按孵化用具的形态和功能,可以分为桶孵法、缸孵法、炕孵法、摊床孵化法、温室孵化法、机器孵化法等;按蛋的排列及容量,可以分为平面孵化和立体孵化。北方实用的孵化方法,随着鹅饲养集约化程度的提高,其孵化方法多采用机器孵化法,在辅以节约能源的摊床孵化法,采用机器孵化是养鹅发展的方向。机器孵化的主要特点是电力供温,仪表测温,自动控温,机械翻蛋与通风。通常整个孵化过程在孵化器内完成。也有的在孵化器内孵到二照,以后移到摊床上靠自温孵化,称之为机摊结合孵化法。机器孵化批量大,易消毒,好操作,节省劳力,破损率低,孵化率高。机摊结合,还节省能源。这是一种现代的人工孵化方法。 |